一、什么是結構化思維?
在談及項目管理之前,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,什么是結構化思維。
結構化,就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工作任務或者難題時能運用學習過的各種結構,從多個側面進行思考,之后進行導致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分析,系統制定行動方案,并采取恰當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開展,取得高績效,就是結構化思維。
二、為什么運用結構化思維?
我們舉一個例子,架設某個項目開始啟動了,我們不考慮任何結構化思維,直接點到點進行管理(以啟動為起點,以目標為終點),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設計、物料、現場、時間等等各種問題,造成進程耽誤,最終項目超時影響交付。
我們若想避開造成項目超時的各種問題,就得提前發現并解決這個問題,把處理問題的節點推前,提前解決問題,減少占用項目的時間,從而能保證項目按時交付。那么問題又來了,如何提前發現問題呢?最直接的,那就得靠結構化思維了。
回顧上面舉的例子,如果我們在項目啟動時加以架構化的思維進行考量,多角度切入,以面盤點,把可能遇到的問題展開,把項目分為無障礙、設計滯后、配貨不足、現場協調四個類別,再根據需求逐一解決問題,把問題處理節點推前,最終達到項目的按時交付。
可以參考圖1和圖2,對比通過結構化思維展開項目工作過程與結果上的不同。
一、如何展開結構化思維?
簡單介紹了結構化思維,解釋了結構化思維管理的優勢,現在講解一下如何展開結構化思維。
1. 構建結構
把遇到的問題分級分類,從不同方面搭建框架,盡可能兼顧更多方面,保證我們的構建過程沒有太大疏漏。例如一個項目啟動,我們可以按開工到最終項目關閉去分級,同時把不同的進度、質量、安全等等進行分類。
2. 填充關鍵點
搭好結構之后,就去對應的填充我們需要的關鍵點,比如對應框架中的開工進度,我們需不需要關注,需要注意什么,有什么具體工作,這些都是可填充的關鍵點,關鍵點可粗可細,建議大家時間充足的話,由粗到細,逐層分析,保持整個過程嚴密性。
1. 分析對象
填充完關鍵點,就可以對每個關鍵點內容展開分析,最直接的方法,推薦通過六何分析法(5W1H)來具體分析每一個關鍵點有什么內容,例如我需要推進完工進度,那么內容分析就可以參考下表:
通過這樣的分析后,我們就可以知道下一步朝哪個方向去做。
1. 計劃及實施
構建、填充、分析都結束了,剩下的就是計劃和實行了,這里面大家要多注意遵循PDCA循環(圖4),從計劃時就必須考慮如何檢查,如何改進,不能單純為了實施而實施,有計劃務必實施,有行動務必檢查,有研究務必改進,根據改進再制定更好的計劃,從而不斷減少成本,提高效率,達到結構化思維管理的最優化。